姐妹携手同心 共建湾区好家园丨粤港澳大湾区妇女融合协同发展活动在深圳举行
11月22日,由全国妇联主办,广东省妇联承办,深圳市妇联、南山区委联合协办的2022年“姐妹携手同心 共建湾区好家园”——粤港澳大湾区妇女融合协同发展活动在深商报告厅举行。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湾区女性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巾帼力量。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发表视频致辞,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林怡线上出席活动,并作视频致辞。活动在北京及粤港澳大湾区设十一个分会场,各界妇女代表5200余人线上线下联动参与。活动得到广东省委、深圳市委、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的大力支持。
深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蕾在现场发布倡议书。她表示,各级妇联组织服务广大女科技工作者所盼所需,积极推动出台政策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支持她们潜心研究、干事创业,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开幕式后,粤港澳三地8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女企业家代表在“大湾区,科技创新巾帼在行动”主题活动上围绕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女科技工作者发展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于 君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
卓敏内科及药物治疗讲座教授
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
中国恶性肿瘤中胃、肝、大肠癌几乎占30%—40%,我们对重要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进行了深入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为消化肿瘤早期诊断作出积极贡献。未来我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带领“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技建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巾帼科技力量。
赵 静
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澳门大学中药糖工程与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澳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培养科技人才的过程中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为谁培养人才,我们是为国家培养爱党、爱国的科技人才;二是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要培养的是可以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的专业人才;三是怎样培养人才,结合澳门实际,我们一定要文化先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全面人才培养和重点拔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并行。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我们的科技创新才能有更光明的前景。
汪 宏
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讲席教授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个口号开始,不断把妇女从原来的家庭角色中解放出来,政界、教育界、商界的优秀女性比比皆是,她们是我们的榜样。女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团结一心为深圳、为大湾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
赵 心 竹
深圳市中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省妇联兼职副主席
21年来我们凭借着科技的匠心,推动制造企业从质量取胜的1.0版革新到智造为先的2.0版,今天更是走进了生态发展的3.0版。地处科创走廊,既是机遇,也是责任。我们将继续提升科创能力、推动产学研合璧,让科技创造成果落地生“津”,为湾区绿色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邹 月 娴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
北京大学教授
在科技创新中,女性面临着社会刻板印象束缚、女性领军人才不足等挑战。党的二十大将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为广大科创女性释放了政策红利;广东女科技工作者联合会、深圳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相继成立,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了发展交流平台。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奋力拼搏,为湾区发展、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她力量”!
杜 兰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
人工智能时代,女性让世界更美好。人工智能很难取代的能力,包括审美力、共情力、沟通能力、创造力等,恰恰都是我们女性的优势。女性会让人工智能成为更有温度的科技,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更有温度的世界。
任 莉 莉
深圳市人民医院生物治疗室主任、临床教授
不要因为看到希望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我希望在把肿瘤变成慢性病的这条道路上坚持前行;也希望在科技创新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所有的姐妹们携手同心,共同前进。
董 宁
深圳竹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之路是一条充满障碍,面临巨大竞争和需要果断做出人生取舍的艰难之路。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将在这里,在全国妇联、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携手同行下,一起迎接挑战、创造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妇女共同发出倡议,要立足岗位建新功,做科技强国的奋斗者。与会者还线上参观了巾帼科技创新成果展。
“姐妹携手同心 共建湾区好家园”——粤港澳大湾区妇女融合协同发展活动于2020年在广州正式启动。活动轮流在大湾区9+2城市举办。本次活动上,深圳市妇联与珠海市妇联线上联动,进行了旗帜交接,2023年活动将在珠海继续举办。